慢性腎衰會引起貧血
慢性腎衰會引起貧血
慢性腎衰引起的貧血又稱為腎性貧血,在老年人中較為多見。貧血患者如經(jīng)過膳食調(diào)理,根除了失血原因并進行正規(guī)的補鐵治療一個月后,癥狀仍無顯著改善時,應想到是否為腎性貧血。如患者同時伴有面色灰暗、萎黃、眼瞼浮腫及食欲不振、惡心、全身瘙癢、手腳發(fā)涼、畏寒、高血壓等癥狀,更應懷疑腎性貧血,此時應盡快到醫(yī)院化驗,檢查腎功能,以便及早確診,及早治療。慢性腎衰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四:
一是腎臟萎縮,分泌紅細胞生成素減少,骨髓造血功能就差。
二是慢性腎衰患者多有厭食、嘔吐等癥狀,從食物中攝取鐵質(zhì)、葉酸及蛋白質(zhì)減少,使造血原料供應不足。
三是尿毒癥期,體內(nèi)的毒素抑制了骨髓的造血功能。
四是慢性腎衰可導致凝血障礙,引起皮下、鼻、消化道出血及月經(jīng)過多,加上血液透析與頻繁抽血化驗,更加重了貧血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