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支氣管哮喘
正確認識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在我國近二千萬人、全世界約1.5億人罹患此病。近年來,哮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增高趨勢。我國華南地區1980年兒童哮喘患病率為1.9l%,而1998年上升為5%,香港1986年兒童哮喘患病率為6%,而1996年上升為12%。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0萬人死于哮喘病。該現象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各國政府和臨床醫生的廣泛關注。
近10年來,隨著現代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對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診斷、治療和預防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并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和觀點,使支氣管哮喘的研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1994年在WHO的指導下,國際哮喘專家小組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創議》。我國于1997年制定了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根據上述兩個文件實施情況和研究進展,2002年/創議/和/指南/都做了相應的修改。這對于規范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治療、管理和預防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參考有關文獻資料對支氣管哮喘的診斷與治療進展做一介紹。
幾十年來,由于對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理認識不足,有關支氣管哮喘的定義一直存在著較大分歧。70年代,普遍認為支氣管哮喘是由于過敏源刺激,支氣管痙攣、氣流受阻這樣一種功能性疾病。解痙治療做為支氣管哮喘的一線治療,但隨著支氣管解痙劑(β2受體激動劑)的大量應用,哮喘的發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也隨之升高。如新西蘭出現過二次哮喘死亡率增高,一次是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大量使用異丙基腎上腺素;一次是70年代末大量使用丙喘寧。據分析上述二藥的銷售量與當地哮喘的死亡率呈正相關。當新西蘭政府限制該二藥的使用后,死亡率亦隨之下降。該現象使人們沉思哮喘并非是單純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80年代末迄今,由于分子生物學和現代免疫學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支氣管哮喘是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并得到了各國學者的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