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復發原發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表現變化
發表在移植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肝移植后復發性原發膽汁性肝硬化(RPBC)患者能夠長時間存活,其臨床病程與早期的肝移植不同。
美國德州達拉斯Baylor大學醫學中心的Edmund Q. Sanchez博士指出,肝移植后的復發性疾病是一個重要問題,其中,復發性原發膽汁性肝硬化(RPBC)尚缺乏可靠的臨床資料預測或診斷復發。近年來發現,RPBC的臨床表現具有變化。
研究人員利用組織學標準,診斷肝移植后的RPBC,并且通過前瞻性設立的肝移植數據庫,獲得資料并進行統計學評價。
結果發現,1985至1999年間共進行了1,835例肝移植,其中169例為PBC患者,評價了156例患者(1例患者進行再移植,13例患者被排除)。17例(10.9%)患者出現復發。平均移植后隨訪時間為72.1個月。平均復發時間為49.6個月。平均復發后隨訪時間為11.5個月。
診斷復發前,患者均未出現顯著的急性排斥反應(P=0.34)或使用OKT3(P=0.36)。采用環孢霉素、硫唑嘌呤、強的松龍治療的71例患者中,6例(8.4%)出現復發。采用環孢霉素、聯用或不聯用霉酚酸酯與強的松龍治療的49例患者中,6例(12.2%)出現復發。采用他克莫司與強的松龍、聯用或不聯用霉酚酸酯治療的36例患者中,6例(16.7%)出現復發。采用環孢霉素治療的患者出現的復發數量少于采用他克莫司治療的患者(P=0.11)。
Sanchez博士認為,RPBC患者能夠長時間存活,臨床因素尚無法預測RPBC,其臨床病程與早期的肝移植不同。免疫抑制治療具有一定作用,抗代謝藥的使用和類型對復發無影響。
與環孢霉素治療相比,采用他克莫司治療的RPBC患者具有不同的臨床病程(復發時間短)、復發率升高。但是,仍需要進行隨機對照實驗,判斷他克莫司和環孢霉素治療的可能差異。
閱讀雖說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所以我們為了命運,要堅持多看,看完整的文章,康網小康希望您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希望您能對本文做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