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給藥療法治療腦癱的作用機制
穴位給藥療法治療腦癱的作用機制
穴位給藥是指將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作用于某些穴位或特定的部位上,發揮藥物療效和穴位刺激的雙重作用,從而達到調整機體功能和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依據的一種特殊療法,與近年來興起的經皮給藥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是利甩皮膚作為藥物輸入體循環的門戶,發揮藥物治療作用的。穴位給藥的作用機制:
(一)經穴的外敏性:
現代經絡研究認為,穴位的反應點,只不過是人體控制系統中生理或病理信息在體表的輸出端及體表上外界信息較易輸入的部位。組織學研究還表明,至少已有4種物質形態結構與之密切相關,即在經穴區域內神經結構和肥大細胞相對集中,其角質層較薄以及肌層中結締組織結構的存在。據研究,在經絡的感傳過程中,肥大細胞釋放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提高皮膚表層神經末梢的興奮性而產生敏感效應。
(二)中藥的生物活性與經穴的放大效應:
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的研究表明,中藥,特別是補氣藥的作用是通過神經、激素、免疫三者協同而體現的。激素一受體一環化酶一環磷酸腺背一蛋白激酶,這個過程好比一個生物學的放大系統,極微量的激素可產生明顯的生理效應,許多激素通過質膜上環化酶的激活,生理訊號放大了1萬倍。貼敷于穴位的中藥,其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可能具有影響受體的作用,如附子、細辛、烏頭、川椒等含有類似B腎上腺能受體興奮作用,盡管它們含量極微,卻極有可能通過受體一環化酶一環磷酸腺莆一蛋白激酶產生生理放大效應。
大量實驗證明,經絡系統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立體調控系統,有多種能量和物質的客觀存在。盡管經絡系統和神經系統有密切聯系,但卻是以十二經脈循行為核心的獨特信息傳導和控制系統。外貼中藥的生物活性在通過影響受體產生生理效應的經穴的傳導感應還可使中藥的活性成分影響到機體其它多層次的生理功能,而在循經感傳的過程中,它們之間有可能產生相互激發和相互協同的作用,從而導致了經穴的特殊生理放大效應。
(三)局部皮膚超微結構的變化:
皮膚作為人體的最外層組織,它的屏障作用是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損傷,又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的喪失。皮膚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組成,其中表皮中的角質層是經皮吸收的主要屏障部位。研究表明,化學物經皮滲透是一種被動擴散過程,滲透率取決于皮膚的厚度及屏障結構的完整性。當皮膚受到一定強度的物理、化學刺激后,其屏障結構會隨之改變。絕大多數外用藥中均含有芳香走竄、通關開竅的中藥,有些還加入透皮吸收促進劑,這些都可能使皮膚屏障結構發生改變,有助于藥物透皮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