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傷害肝細胞
甲型肝炎病毒傷害肝細胞
關于甲型肝炎的傳染源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將目光拉長一點就會發現,人類自己其實就是引起傳染的源頭。
當甲型肝炎病毒跟隨食物一起進入人體后,差不多經過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會到達肝臟,之后就像找到安居地一樣,在肝臟住下來,并且開始繁殖。之后一部分病毒繼續留在肝臟,而一部分病毒跟著膽汁再次回到胃腸道,再通過糞便一起排出體外,而水源、蔬菜、毛蚶等一旦被這些帶有病毒糞便污染,就會感染其他人,這樣看來,豈不是人類自己傳染自己。
而留在肝臟內的病毒就會傷害肝臟,甲型肝炎病毒傷害肝臟的方式與乙型肝炎病毒不太相同,它似乎不會引起免疫反應,而是病毒直接攻擊肝細胞本身,引起肝細胞直接的破壞,并導致肝炎的產生,這時患者就會出現急性肝炎的癥狀,如發燒、怕油膩、惡心、皮膚、眼球發黃等。
但也不是每個人感染后都會發覺,很多人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但自己并不知道,這是因為病毒從口進入人體后,有時只會引起很輕微的,好像感冒一樣的癥狀,尤其是小孩子,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又痊愈,而且產生了終生的免疫力,如果不去驗血,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曾感染過甲型肝炎。
而且甲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后,只會出現急性癥狀,而不會發展為慢性肝炎。而且會產生相對應的免疫抗體,因此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個體,不但不會成為慢性肝炎患者,還會產生有保護作用的抗體,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