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的發病機理-免疫因素(一)
多發性硬化的發病機理-免疫因素(一)
如果病毒感染確是MS最初的致病原因,那么一些繼發因素在后期的生活中一定發揮某種作用以激活神經系統病變或引起惡化。最流行的觀點認為這種繼發機制是以攻擊髓鞘的某些成分、嚴重時破壞包括軸索在內的所有神經纖維組織為特點自身免疫反應。有數種理論支持這一觀點。例如,發現MS病損與播散性腦脊髓炎病損特點雷同,而后者幾乎肯定是遲發性過敏性自身免疫疾病;已在MS患者血清和腦脊液中發現針對髓鞘蛋白,如堿性髓鞘蛋白(MBP)的特異抗體。這些抗體在T細胞參與下,作用于堿性髓鞘蛋白(MBP)和其它完整的髓鞘磷脂蛋白;這些抗體活性隨疾病活動而增加。另外,堿性髓鞘蛋白(MBP)與腮腺炎病毒抗體有交叉作用。易感人群的病毒感染是MS最初過程,這一學說比慢病毒持續存在的理論更有說服力。
體液和細胞因子如何導致MS斑塊還不清楚。體液免疫參與的證據是在大多數患者CSF中存在寡克隆免疫球蛋白,后者是腦脊液中B-淋巴細胞的產物。將MS患者(和正常人對照)的血清加入新出生小白鼠神經組織培養物中,在補體的參與下,可以破壞培養神經組織的髓鞘磷脂,能夠抑制髓鞘的再生和阻斷軸索的傳導。有人報道90%的MS患者血清中有抗少突膠質細胞抗體,但也有人報道該抗體陽性率很低。至于細胞因子,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淋巴細胞的病理作用上。T-細胞即可作為體液免疫反應的增強因子(輔助T細胞),又可作為抑制因子(抑制T細胞),抑制B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在MS斑及周圍的小靜脈(血管周圍袖套)可見大量輔助T淋巴細胞(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