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臨床各類型及表現
下面康網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病毒性肝炎臨床各類型及表現文章的具體內容,小康希望您能完整的閱讀下來,看完后將會有更多收獲.
病毒性肝炎臨床各類型及表現
①急性黃疸肝炎與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起病急,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上腹脹、肝區痛、時有腹瀉,尿色加深約1周左右,癥狀似有所改善,但此時鞏膜可出現黃疸,皮膚瘙癢,肝腫大伴壓痛,部分病員伴輕度脾腫大。病情約持續2~6周左右,以后逐步改善,乏力及食欲不佳明顯好轉,肝功能日趨正常,體力逐步恢復。在上述病程中出黃疸者急性黃疸型肝炎,如始終不出現黃疸,并且臨床癥狀略輕的患者,為患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②膽汁淤積型肝炎,亦稱毛細膽管型肝炎:可以急性起病,主要表現較長期的肝內梗阻性黃疸,如黃疸、皮膚瘙癢、大便色如白陶土、尿色深如紅茶、心動過緩、血膽固醇、血堿性磷酸酶升高,但體檢、B超甚至CT檢查均可排除肝外梗阻性黃疸、肝功能ALT輕度~中度升高、凝血酶元時間基本正常、血清白蛋白不下降。患者一般臨床狀況良好。
③重癥肝炎:包括急性重癥肝炎,亦稱暴發型肝炎:起病急劇,于10日內出黃疸,迅速加深,肝臟萎縮,出血傾向,中毒性腸麻痹,腹水,肝臭,急性腎功能不全,肝昏迷,腦水腫和腦疝等肝衰竭癥群,病程不超過3周,死亡率高。有的甚至黃疸來不及加深已出現肝昏迷,出血,肝萎縮死亡。還有亞急性重癥肝炎,又稱亞急性肝壞死:起病方式與急性黃疸型肝炎相似,但于10日以上出現肝衰竭癥群,如深度黃疸、ALT值下降、出現膽酶分離、腹水、少尿、肝臭、中毒性腸麻痹、肝昏迷、出血、急性腎功能不全、凝血酶元時間大于20秒等。病程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再有慢性重癥肝炎:過去有慢性肝炎病史、本次發作病情進展至亞急性重癥肝炎樣表現,及肝功能損害者屬此型。
④慢性遷延型肝炎:肝炎反復發作病史超過半年,每次發作出現乏力食欲不佳、消化道癥狀、肝區不適、低熱但肝功能損害不嚴重、主要是谷丙轉氨酶(即SGPT,或ALT)反復波動,其他肝功能項目基本正常或輕度受損。其中部分病人可演進成慢性活動型肝炎。
⑤慢性活動型肝炎:肝炎反復活動超過半年、發作時肝炎癥狀明顯、乏力、納差等,肝質地中度以上,部分病人可不同程度肝硬化癥狀及體征,例如伴有蜘蛛痣、肝掌、毛細血管擴張、肝病面容等。肝功能損害除ALT升高外,絮狀濁度試驗陽性,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黃疸等。部分病人伴有肝外表現,如關節炎、腎炎、腎小近性酸中毒、口眼鼻干燥綜合征、糖尿病、血中可找到狼瘡細胞肝病理切片可見有橋形壞死、碎屑樣肝壞死、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新生肝假小葉形成等。
小編常說,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建議您經常多看文章,多在康網的評論里發表一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