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的傳統中醫認識
再障的傳統中醫認識
再障似屬中醫學"虛勞"、"虛損"及"血證"的范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癥,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后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
根據祖國醫學五臟的生,克,侮轉化理念,集各家所長,上不泥于古法,下不拘于成方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經過臨床精心研究,認為再障屬于"疲勞""髓勞""髓枯"范疇。
髓有脊髓,骨髓,腦髓之分這三者均屬于腎中精氣所化生。如《素問.六節臟象論》說"其充在骨",都是說腎中精氣又分"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稟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即是《靈樞本神》所說的"生之來謂之精"也就是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這時是髓生血。而后天人的血細胞生成靠五臟六腑吸收食物的精微來養生。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以后來源于攝入的飲食食物,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氣,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腎,故《素問`上克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說,"先天之精"有賴于""后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