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時血小板為何減少?
下面康網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感染時血小板為何減少?文章的具體內容,小康希望您能完整的閱讀下來,看完后將會有更多收獲.
感染時血小板為何減少?
血小板的生存時間為7-9天,而骨髓每天生產約2.5X1011個血小板,釋放到循環血液中。這些血小板在血循環中循環繞行10000周后消失,總的數量保持動態平衡。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和功能正常,使維系這個平衡的主要因素。這些內皮細胞參與血管收縮、止血、凝血、炎癥反應、血管新生和細胞凋亡等各種重要功能。
血小板在循環過程中,不斷與血管內皮細胞進行"信息"交流;血小板可釋放或傳遞影響內皮細胞功能的物質;內皮細胞也表達或釋放能夠抑制血小板功能,或租金血小板活化的表面受體或可溶性介質。當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如感染時,血小板和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信息交流發生改變,這兩種細胞均被激活,二者之間相互作用,致使血小板壽命縮短,破壞增加。感染后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也啟動了對病原微生物的反應,是炎癥反應放大、更多的細胞因子參與進來。如此一來,血管內皮細胞進一步被激活,同時吞噬細胞功能增強,最終導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血管內皮細胞上,或被吞噬細胞吞噬。另外,感染后骨髓中的吞噬細胞數量增加,以及長期、大量應用半抗原性抗生素等,也會引起血小板的進一步破壞,數量減少。
血小板既是感染的受害者,又在炎癥反應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使炎癥反應進一步擴大,因此,臨床上也把血小板技數當做感染嚴重程度的衡量指標。
康網提示您:閱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豐富別人偷不走,搶不掉的知識。如果您覺得本文感染時血小板為何減少?對您或周圍的人有幫助,請將本文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