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感染形式及特點
血液病的感染形式及特點
1.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因而診斷及定位困難:由于血液病患者的感染多發生在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狀態,再加上吞噬功能障礙,致使感染部位滲出減少,炎性細胞浸潤不突出,因此炎癥反應常不充分,感染的癥狀和體征往往缺乏或不明顯。因而感染的部位常常難以確定,如感染部位紅腫反應不重,常無膿液出現;肺炎時炎性滲出少,不易出現典型的癥狀和體征,X線檢查可無陰影。發熱是血液病感染的早期臨床表現,一般認為對體溫升至38℃以上的粒細胞減少的患者,在停止輸液輸血后2.5小時仍不退熱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需做詳細的體格檢查,必要的理化檢查和尋找細菌學證據。
2.感染易擴散,病情兇險:由于細菌的繁殖及其毒素作用,局部可出現嚴重的出血和壞死;或者由于炎性反應輕使炎癥不易局限,局部感染常擴散為全身感染,導致敗血癥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嚴重感染形式,病死率高。
3.混合感染及二重感染的機會多,不易確定致病菌:多種微生物及條件致病菌同時存在,難以確定何者為主要致病菌,再由于條件致病菌通常在使用抗生素過程中發生,此時造成的二重感染的致病菌常對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或產生耐藥,因而治療的難度大。
4.易感染部位:常見的感染部位為口腔、肺部、肛周及皮膚,其次為胃腸道、泌尿道及鼻咽部;長期放置靜脈插管時亦是較常見的感染部位,敗血癥常易發生,部分患者的感染部位不易查明.致病菌常為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及草綠色鏈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