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的概述
腦性癱瘓的概述
腦性癱瘓由腦損傷所致,主要表現為不隨意的肌肉控制、肌肉強直、肌肉麻痹和其他神經系統損傷。腦損傷可發生于妊娠期、分娩期、出生后或者在5歲以前。
腦性癱瘓不是一種疾病,并不是進行性發展的。在早產兒和初生嬰兒控制肌肉運動的腦的局部特別易受損害。腦性癱瘓在嬰兒發病率為0.1%-0.2%,但在早產兒,特別是極低體重兒發病率是其他嬰兒的10倍。
許多不同的損傷類型可以引起大腦的癱瘓。宮內、分娩中以及出生時的損傷和缺氧占病例的10%-15%,大部分的病因其實并不清楚。早產兒可因大腦局部血管發育不良、出血或者腦缺氧而特別易受損傷。血液中膽紅素過高,可引起新生兒核黃疸和腦傷害。目前,由于新生兒血中膽紅素水平過高所引起的黃疸較容易治療,故核黃疸的發病率有顯著降低。1歲以內嬰兒,若患有嚴重疾病,如腦膜炎、膿毒血癥、外傷以及嚴重的脫水,都能引起腦損傷和導致腦癱。
通過閱讀腦性癱瘓的概述,我們對腦性癱瘓,概述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