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性哮喘的概述
運動性哮喘的概述
運動性短暫的大小氣道狹窄,表現為哮喘發作,大多數能自行緩解。
運動性哮喘發生的原因:運動刺激肥大(嗜堿粒)細胞釋放組胺及嗜酸粒和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的炎性介質而導致運動性哮喘的發生。也可能因運動時熱量丟失,使氣溫溫度降低,有利于支氣管平滑肌細胞支極化收縮。在低溫下組胺對支氣管的作用加強,以及β受體轉變為a受體。運動時不但熱量丟失,而且水分也丟失,造成支氣管纖毛周圍呈暫時性高滲狀態,當滲透壓增加時會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運動性哮喘的臨床特征是運動后的支氣管痙攣癥狀,包括咳嗽或呼吸困難,伴有FEV1下降≥15%。癥狀一般在劇烈運動幾分鐘開始,運動停止后5~10分鐘達高峰,運動停止后20一30分鐘逐漸緩解。在運動期間也可發生癥狀,尤其是運動量忽大忽小的運動。由于病時的可靠性有很大差異,任何患者要做出肯定的運動性哮喘的診斷都需要做運動激發試驗。在激發試驗中,運動后的呼氣峰值流速(PEF)和一秒用力呼氣量(FEVI)比運動前下降至少15%就可以診斷為運動性哮喘。如果應用特異性傳導(SGaw)或最大呼氣中期流速(FEF25-75,FEF50)評價運動性哮喘,降低35%或以上具有診斷意義。一般在運動后3~12分鐘可以記錄到PEF、 FEV1、SGaw的最低值。用這個數值計算肺功能下降的百分數,評價運動性哮喘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