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康復護理
了解時事,增廣見聞; 「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是本站小編經常提到的,下面小康是力薦的冠心病的康復護理,請詳細了解.
冠心病的康復護理
冠心病是常見多發病之一,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冠狀動脈硬化或痙攣,引起民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
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心臟功能,也影響了生活和工作能力,嚴重者形成慢性殘疾。其康復護理十分重要。
大約200年前,Heberden報告,冠心病患者做鋸木勞動,每天1.5小時,6個月后冠心病痊愈。此后,有更多的有關運動能減輕和治愈冠心病的報導。
近年來研究證實,體力活動少以及缺乏體育鍛煉的人,易患冠心病.經常的體育鍛煉,則可降低血脂、減少肥胖、改善心功能并增加生活樂趣.
1運動負荷試驗
運動負荷試驗是制定運動處方,進行運動療法的基礎。目前多用活動平板、功率自行車等方法進行測定。首先要掌握幾個基本概念。
(1)代謝當量:梅脫(metabolicequivalents,METs),是運動中氧耗量和安靜時氧耗量之比。1METs相當于機體在休息狀態時,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消耗3.5ml氧.
因為METs所代表的概念比較通俗易懂,也很容易被測出,同時又可與其它運動項目、生活活動及勞動量進行比較,所以得到了十分廣泛地應用。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各種日常的生活自理活動、家務勞動、娛樂活動和職業活動等進行能量消耗測定,取得平均值,現分別介紹如下。
①各種自理活動的能量消耗.
②各種家務活動的能量消耗
③各種娛樂活動的能量消耗
(2)雙倍乘積(dubleproduct)或稱血壓心率乘積(pressurerateproduct,PRP):因最大心肌耗氧量≈動脈收縮壓×心率,故以此為指標,評價心臟功能。
在臨床應用中,心率監測十分重要。在運動負荷試驗過程中每分鐘記錄一次心率,每2分鐘記錄一次向壓。
(3)癥狀根制性最大運動負荷試驗法,運動的終點是:
①出現心絞痛、呼吸困難、下肢或全身疲勞等自覺癥狀。
②出現冷汗、顏面蒼白、紫紺、步態不穩等體征。
③心率過快或過緩或達到靶心率。
④血壓下降超過2.6kPa或升高超過4kPa。
⑤心電圖ST段發生0.2mV的偏移。
⑥嚴重心律不齊(頻發室早,多源性室早,RonT,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等)
如果條件所限不能進行氧耗量及運動負荷試驗,那么可以用步行方法。即能夠完成每小時節4km的步行,沒有出現心絞痛、心電圖改變等,就可適應3-4METs的運動量。
2、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在本質上與藥物處方相似,有的學者為與藥物處方相對應,稱其為生理處方。包括運動的種類、強度、持續時間以及頻度。根據負荷試驗結果,制訂運動方案。運動處方力求精確、安全、有效。除考慮心臟功能外,尚須注意年齡、性別、呼吸功能、骨骼系統及全身各器官的情況,使用藥物情況,對運動療法的信賴程度,以及是否喜好體育等。
(1)運動強度:即運動量。運動負荷試驗測出病人的最大氧耗量和最大心率。運動處方中所定的量稱為靶強度和靶心率。靶強度一般是最大氧耗量的60~80%;靶心率是最大心率的70~85%,這樣強度最有效.運動量過小實際上只起安慰作用,過大則有害.
(2)運動持續時間及頻率:運動強度與運動持續時間呈逆相關.運動強度在最大氧耗量的75%水平時,持續運動20~30分鐘,最為有效.多于45分鐘,效果不但不增加,反而有害,如:骨骼、肌肉、關節損傷等。
每周1次運動訓練,多無顯效,每周4次比2次效果增加1倍,每周5次以上可有副作用。一般主張每周3~4次.即隔日一次為好.
(3)準備運動與整理運動:機體從安靜狀態下進入運動狀態時,需有適應過程.準備運動對防止心血管意外、骨關節損傷等,均有好處.從運動狀態轉入靜止時,雖運動已停止,但運動狀態的調節在一定程度上,持續進行,血液集聚在未梢靜脈,所以心搏出量低下,可出現心、腦供血不足,產生眩暈、暈厥、心律不齊等。在運動前后各安排5~10分鐘的準備、整理活動,非常必要,最好編排體操節目。整理運動又可加速乳酸的清除,促進疲勞早期恢復。
(4)運動種類:以肌肉等張收縮為主的,大的骨骼肌運動的全身性運動最為理想。這類運動包括散步、快步行走、跑步、自行車、游泳、平板運動等,根據病人愛好和現有的條件進行選擇。
3體育鍛煉注意事項
(1)對自行運動鍛煉的患者,在無醫護人員監護時,運動強度以最大心率的70~75%為好.要教會病人自己數脈搏.在運動后即數刻脈搏10秒,然后將所得數乘以6,即是運動時的最大心率.這樣計算出來的心率比心電監測所得心率可能少5~10次.
(2)避免在大量進餐、喝濃茶、咖啡等后2小時內鍛煉,也不應在運動后1小時內進餐或濃飲。
(3)運動前不喝酒、不吸煙。
(4)大運動量鍛煉時,應避免穿得太厚,影響散熱,增加心率。
(5)避免在運動后即刻用熱水洗澡,至少應在休息15分鐘后,并控制水溫在40℃以下.
(6)不宜在寒冷環境中鍛煉,將頭部及胸部暴露在寒冷空氣中,會反射性地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引起心絞痛。高溫、多濕也有危險,因為運動會使體溫上升,末梢血流增加,多汗、循環血量減少,血壓下降。同時代謝異常增高,心率和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可發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7)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不應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同時應予必要的監護。發現患者由穩定型向不穩定型發展,應中止鍛煉。
(8)精神狀態欠佳、郁悶、不安等,很難充分地進行鍛煉。護理人員應予適當的心理治療。
(9)運動處方不是一成不變,相反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應定期復查運動負荷試驗,調整運動量?;计渌』蛲鈧院?,不應鍛煉。
4、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控制
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和吸煙是冠心病的三大易患因素。糖尿病、肥胖、運動不足、高尿酸血證等,亦是易患因素。近年來,諸多學者認為心理、社會因素在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上起著重要作用。
幾種易患因素同時存在,其結果遠不是簡單地相加。例如吸煙和高膽固醇血癥,各增加危險性3及5倍。但兩者同在一個病人存在時,就會加大到14~16倍。因此要全面控制。
(1)高血壓:早期地、長期地控制高血壓,可以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在幫助患者按時服藥并監測血壓變動情況。
(2)飲食:改變膳食習慣,攝取低熱量、低膽固醇飲食。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豆制品、植物油。盡量少吃肥肉、動物油、高脂奶品以及蛋黃、動物內臟等食品。
(3)吸煙:吸煙對心血管的害處,已廣泛宣傳,但收效不大。必須耐心地反復宣傳,既便在心肌梗塞以后,亦應勸其戒煙,因為戒煙可以減少復發。
(4)體重:體胖者易患冠心病。北京地區調查資料表明,冠心病體型肥胖者遠較體瘦者多。要控制飲食,增加體力活動。應當注意,減肥不可過快,最初2周減少1kg,繼之,1個月減2kg。如果1個月減少4kg或以上,對身體有害無益。
(5)糖尿病:應按常規控制飲食,并難予必要的藥物治療。應經常了解患者飲食情況。
(6)A型行為:心理社會因素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A型行為的人,性急、醉心于工作、無休止的向上要求,持續地處于緊張狀態,甚至擠掉了對生活的熱愛。競爭性強、喜爭吵、易發怒,乃至無端地敵意,這種人極易患冠心病。因此要進行行為矯治。訓練病人消除持續地時間緊迫感和無端敵意。
(7)藥物應用:應物某些藥物,防止梗塞。如血小板活性藥物,腸溶阿斯匹林等。
本站經常提到,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您閱讀得越多,認識自己和世界就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