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病毒侵犯心臟后引起心肌炎癥性改變,稱為病毒性心肌炎??砂l生于各年齡組,以小兒易患,近年來發現成人發病率有漸趨增高之勢。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常在發病前1-2周內有病毒感染史,可有發熱、胸悶、胸痛、心悸、氣急以及心肌功能減退或心律失常所致的癥狀。中醫治療咨詢熱線:0533-2774732。胸悶可類似心絞痛癥狀,含硝酸甘油后也可緩解。胸痛則又可類似急性心包炎,其痛在心前區,向咽喉部放射,在活動或呼吸時可加重。重癥者可驟起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聽診時可發現有持續性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或心律失常,也有聽到心包摩擦音、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早期及收縮期前的奔馬律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病毒性心肌炎的心電圖變化是非特異性的。血化驗檢查中血沉增速,谷草轉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以及乳酸脫氫酸(LDH)及其同功酶多增高。尤其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增高持續時間較長,故特異性強。病程第1周咽拭、糞便、血液中可分離到病毒,第2~3周后血清中和抗體明顯升高。利用電子顯微鏡可證實組織中病毒的存在。借助免疫熒光抗體技術確定心肌中的抗原,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
現代醫學對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機理認識尚在探索階段,多數認為病毒直接侵犯心肌,人類全部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群有很高的向心作用,感染后累及心臟,可導致心包炎、心肌炎及心內膜炎;隨后,由自身免疫反應而進入慢性階段,造成心臟擴大、心律失常等后遺癥。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無特別治療方法,主要為對癥治療。但是在急性期,期,臥床休息是極為重要的,時間自數周至數月不等。
中醫學一般認為病毒性心肌炎是外感六淫病毒侵犯心臟,耗傷氣陰或以氣陰兩虛之體,復感六淫病毒外邪而發病,在"心悸"、"怔忡"、"虛勞"等證中有類似癥狀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