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膽囊息肉常見的飲食療法
下面為您介紹治療膽囊息肉常見的飲食療法 的文章:
治療膽囊息肉常見的飲食療法
1、飲食原則:
應選用低脂、低膽固醇半流食。全日脂肪限量在20~30克,并將脂肪分散在各餐中,不可集中于一餐。食物以燉、燴、蒸、煮為主,忌用油煎、油炸食物。疼痛減輕時給低脂、低膽固醇、高糖流食。
2、補充維生素A:
維生素A能保持膽囊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全,防止細胞脫落。含維生素A的食品很多,如西紅柿、胡蘿卜、玉米、魚肝油等。特別是胡蘿卜,既能利膽又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3、控制高脂肪飲食:
膽道疾病的發作常發生在飽餐(尤其是油膩食物)后的晚上或清晨,這是因為消化脂肪需要大量的膽汁,而患本病者由于膽囊的炎癥及膽結石的存在,在膽囊急速收縮時會產生疼痛,如遇結石梗阻,則絞痛更為劇烈,并伴有惡心、嘔吐。慢性膽囊炎患者在過食脂肪后,會出現隱痛,并有消化不良的表現,如噯氣、腹脹、厭食油膩等癥。故患本病者每日脂肪量應限制在40~50克之問,應禁食肥肉、豬油、黃油、奶油等,最好用植物油。
4.藥膳:
(1)蒲公英粥:蒲公英60克,金銀花30克,粳米50~100克。煎蒲公英、金銀花,去渣取汁,再加入淘凈的粳米煮粥。每日2次,溫熱服食。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肝炎、膽囊炎等炎癥。注意虛寒泄瀉者忌用。
(2)茅根公英粥:白茅根、蒲公英各60克,金銀花30克,粳米50~100克。先煎白茅根、蒲公英、金銀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任意服食。功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適用于急性腎炎、小便不利、膽囊炎等。
(3)玉米須茶:玉米須、蒲公英、茵陳各30克,加水1000毫升,煎30分鐘后去渣,加白糖適量溫服,每日3次,每次250毫升。急性發作期可大量飲用。功效泄熱,利尿殺菌,利膽平肝。適用于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腎炎水腫等。飲用玉米須茶時,根據民間經驗禁用下列食物:酒、糯米、魚卵、干魚子、肥肉及辛辣料等。
感謝您的閱讀,您可以將本文治療膽囊息肉常見的飲食療法 分享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