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與關節結核的介紹
骨與關節結核的介紹
骨與關節結核病,是骨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均為繼發性病變,也就是全身性結核病的局部表現。結核菌經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體內后,先形成原發病灶。絕大多數的原發病灶在肺或肺門淋巴系統內,再由血液將細菌帶至骨或關節內。如果該處具備細菌生長發育的條件,就產生了骨或關節結核病。
骨與關節結核的治療,近幾十年來已有了較大的、突破性的成就。首先是抗結核藥切的發明,并不斷有新品種出現;其次是骨關節結核病灶清除術的廣泛開展。這樣就大大縮短了骨結核的病程,提高了治愈率,減少了殘廢程度及死亡率。有不少患者可通過抗結核藥物的治療而得到痊愈,但還有一些病人尚需進行病灶清除手術。
骨與關節結核的病灶清除療法,必須要在抗癆藥物的配合下才能進行,手術比較復雜,需要一定的設備及技術條件。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發生各種失誤,輕則加重殘廢。重則可危及病人之生命。因此在手術前一定要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可做可不做的手術應不做。還應估價現有的設備及技術條件、輸血有無困難,是否可以進行手術。手術后要防止或要妥善處理并發癥。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對骨與關節結核病灶清除手術的各種并發癥及失誤作介紹。
對于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方法,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結核性膿瘍引流術、病吐清除術及關節(包括椎體間關節)融合術。這三種手術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也可以分開單獨進行。對于手術的失誤,可以分為各種手術所共有的一般性失誤和某種手術所獨有的失誤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