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
本文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切除,是欄目疾病知識為您推薦的文章,文章地址是:http://www.tdsyxx.com/yixue/jibing/51918.htm,希望您看完后能將地址分享給需要的人.
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的常見原因。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腰部的損傷易使髓核及破損的纖維環組織向后突出,壓迫神經根而引起一系列的臨床表現。但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是多種的,有時診斷比較困難。臨床有將腰椎結核或其他疾病誤診為間盤突出而施行手術的;也有術前診斷為間盤突出,而術中卻無所發現;雖然部分病例可以用髓核在麻醉下自行回縮來解釋,但也說明診斷的復雜性;另外椎管、隱窩、根管狹窄更增大診斷的難度,還須除外腫瘤、畸形等等其他疾患。因此,術前必須詳細檢查,仔細分析,加上各種輔助檢查,如脊髓造影、腰前側硬膜外造影、間盤造影等,對診斷與定位有一定價值。近代CT掃描、CTM、MRI在臨床的應用,又大大提高了診斷正確率。但所有這些檢查,仍可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故決不能依賴儀器檢查而忽視臨床檢查,更不需作為常規應用。
本癥早期可用非手術治療,只有部分病人需要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切除突出的髓核及游離的纖維環組織,以解除神經根的壓迫。這個手術并不是一個大手術,但要求細致和技巧,手術效果也比較滿意。對于那些診斷尚未肯定的病例,應先進行非手術治療,同時反復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不能冒然以探查作為確診手段。
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效果滿意的可達78%~92%。效果不佳的報道有4.6%~8%,其中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術。其原因多由于:①診斷錯誤;②定位錯誤,間盤突出未切除;③適應證選擇不當;④技術不熟練或操作粗暴而引起出血、神經根粘連或損傷等并發癥;⑤手術不徹底; ⑥術后感染;⑦神經根受壓時間過長。因此,肯定診斷,嚴格適應證,及時手術,細致認真的操作和防止并發癥,是提高手術療效的根本措施。
適應證
1.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明確,神經根受壓表現較重,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多次反復發作者,均應采用手術治療。
2.椎間盤中央型突出,引起雙下肢和會陰部的感覺與肌力障礙,大小便發生困難者,應及早或急診手術。
術前準備
1.術前定位最為重要。一般說來,根據詳細的檢查(包括感覺障礙區、肌力減弱、反射異常,腰部壓痛最明顯處等),就可以判斷哪一間盤突出及神經根受壓。
但椎間盤突出可以因部位不同、或突出病理不同而發生癥狀與體征差異。突出部位可為中央型,中央旁型,外側型,極外側型。突出病理可為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游離型。游離型又可存在于椎管內各部位,甚至突入硬膜囊內。又椎間盤突出在同側多發或雙側同發的情況不算少見,也有少數與環骺一起突出,有時上述還可以合并出現,使臨床癥狀、體征復雜,需要好好分析和判斷,并根據判斷進一步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術前診斷和定位。
2.術前應常規攝X線片,除外腰、骶椎和骶髂關節的病變(如椎體結核、腫瘤等),以免誤診。根據腰椎生理弧度的改變,突出的椎間隙多呈狹窄,病期長的可以見到椎體有唇突樣增生等表現,可有助于診斷。此外,X線片還可顯示先天性變異,腰椎的數目與髂骨嵴平面的高度,可作為手術時定位的依據。對可疑椎管狹窄的病例,應作CT檢查。
3.病人在術后需要臥床2~4周左右,術前應重視和囑咐病人練習臥床排大、小便,以減少術后排便的困難。
4.一般術中出血很少,不需要配血,但對體弱的應配血備用。
康網提示您:閱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豐富別人偷不走,搶不掉的知識。如果您覺得本文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對您或周圍的人有幫助,請將本文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