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狀紅斑狼瘡的皮膚表現
盤狀紅斑狼瘡的皮膚表現
盤狀紅斑狼瘡(DLE)為慢性復發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膚,其特征是有界限清楚的紅色斑塊(紅斑),毛囊栓塞,鱗屑,毛細血管擴張以及皮膚萎縮等。
病因不清。女性多見,30歲左右發病率最高,但與SLE相比,發病年齡范圍遠大于SLE(系統性紅斑狼瘡)。
開始時,活動性損害為紅斑狀圓形鱗屑性丘疹,直徑5~10mm,伴有毛囊栓塞。皮損好發于雙頰的突起部位,鼻梁,頭皮和外耳道,可持續存在或反復數年。皮損可波及軀干上部和四肢伸側。光敏感多見,表現為光照射過皮膚的片狀損害。粘膜受累可十分突出,尤其是口腔潰瘍。未經治療的DLE皮損漸漸向外擴展,皮損中央區出現萎縮。殘留的瘢痕不會收縮。用力剝離鱗屑,可見到鱗屑上有刺狀突起,栓在擴張毛囊口內,稱為/Carpet tack(地毯圖釘)/。頭部有廣泛的脫發,并有永久性瘢痕形成。
盡管本病通常局限于皮膚,但仍有近10%患者最終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現,一般不嚴重,可能僅僅表現為抗核抗體陽性。白細胞減少以及輕微暫時的全身表現(如關節痛)常見。僅少數DLE病人發生慢性滑囊炎,別無其他/全身性/表現。
通過閱讀盤狀紅斑狼瘡的皮膚表現,我們對盤狀紅斑狼瘡,皮膚,表現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