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原因
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原因
繼發性(也稱癥狀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以由于骨髓血小板生成障礙,血小板過度破壞或兼有兩方面因素。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與原發性的極為類似,必須仔細區別。不過本病都可找到發病原因。主要發病原因有以下幾種:
1.骨髓的器質性病變。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惡性腫瘤轉移等,由于骨髓器質性病變,血小板生成發生障礙,引起血小板減少。
2.感染。細菌性、病毒性或立克次體的急性感染,如傷寒、斑疹傷寒、敗血癥等,大多由于血小板破壞過多所致。
3.化學和物理因素。抑制骨髓性化學藥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破壞了巨核細胞,影響血小板的生成。
4.脾機能亢進。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腫大,常見的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瘧疾等。
5.其他。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其他膠原性疾病、尿毒癥、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內凝血、過敏性疾病等,均可發生血小板過度破壞,而致血小板減少癥。
由于本病的發病原因很明確,所以其預防措施主要是消除發病的原因,治療首先是針對原發疾病,其他治療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基本相同,但脾切除術多無療效,甚至是禁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