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因面癱的鼓索神經超微結構的改變
下面為您介紹不同病因面癱的鼓索神經超微結構的改變的文章:
不同病因面癱的鼓索神經超微結構的改變
為證實面癱患者鼓索神經的超微結構改變,探索鼓索神經在特發性面癱發病機理中的意義,國外有人對12例(7女5男,27~53歲)病人的鼓索神經進行超微結構分析。其中,皰疹病毒性面癱2例,創傷性面癱(傷后15~25天)3例,特發性面癱(面癱后11~30天)4例,另3例為耳硬化癥患者作為對照。鼓索神經于面神經減壓術或鐙骨切除術時取得。標本用Karnovsky 氏液固定14小時,二甲胂酸鹽漂洗6小時,1%鋨酸固定2小時,然后置于乙醇脫水,用Prop ilene氧化20秒,包埋于EponAraldite,超薄切片,醋酸雙氧鈾染色,透射電鏡(EMphilips400)檢查。
檢查結果表明,耳硬化癥患者的鼓索神經完全正常,單個存在的有鞘神經纖維和單獨或集合的無鞘神經纖維,兩種纖維間少量的結締組織以及雪旺氏細胞等結構清晰而完整。特發性面癱患者的鼓索神經均有程度不同的改變:纖維的大體形態正常,但其軸漿及線粒體變性,最顯著的是有些纖維的髓鞘變化、分離甚至解體;偶可見雪旺氏細胞內空泡。外傷性面癱者,以神經纖維變性最為顯著,髓鞘基本正常。軸漿內可見空泡,最嚴重者纖維完全喪失被結締組織和電離密度不等的巨大空泡所代替。皰疹病毒面癱因病變程度不同其超微結構改變的差異也較大,無鞘纖維呈空泡狀變性,有鞘纖維還伴有髓鞘的變性,分離直到解體,細胞間質明顯增加,偶有炎性細胞浸潤。
小編常說,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建議您經常多看文章,多在康網的評論里發表一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