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纖維化的中醫認識
骨髓纖維化的中醫認識
在祖國醫學經典中,/骨髓纖維化/按其臨床表現基本屬于/積聚/、/虛勞/范疇。本病的發生主要與勞倦過度、七情內傷、飲食失節、外感邪毒等因素有關。一般認為其病機為勞倦過度、七情內傷,飲食失節致臟腑功能失調,正氣虛衰,邪毒乘機侵襲,擾亂氣血,邪蘊血瘀,或氣滯血行不暢而致血瘀,脾腎受損則水濕內停,濕聚力痰,痰瘀互結,邪毒痰瘀阻于經絡臟腑之間,留而不去,日久發為/積聚/;上述病因更傷臟腑。氣血、陰陽,且血瘀于內,新血不生,脾腎益損,遂成/虛勞/、/血虛/。若先天脾腎不足,加之后天復感外邪則更易罹患本病。
骨髓纖維化屬于/虛勞血虛/、/瘦瘦積聚/范疇。臨床表現主要為面色少華,神疲乏力,自汗或盜汗、胸腹脹問,納食減退,肝脾腫大。我們認為腎虛血瘀為其根本。補腎祛瘀治法應為貫穿整個治療的根本大法。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由于病因未明,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故應在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為宜,充分發揮中醫優勢。如骨髓纖維化早期,僅表現脾腫大,輕度貧血而無明顯臨床癥狀時,可按辨證分型,單純用中藥治療,臨床一般分為氣滯血瘀,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挾瘀等型。中藥既可改善臨床癥狀,又可通過益氣血、補肝腎,改善造血微環境,促進造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