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的中醫辨治的原理
下面為您介紹面癱的中醫辨治的原理的文章:
面癱的中醫辨治的原理
面癱(面神經炎)多由人體正氣不足,經脈空虛,風邪挾痰乘虛入中面部陽明少陽脈絡,致使氣血痹阻,筋脈失養,經筋縱緩不收,而發生口眼歪斜,因此,其形成以虛、風、痰、瘀四者為基本病理基礎,正氣虛為病之本,風、痰、瘀為病之標。祛風化痰,活血通絡,補虛益氣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大法。祛風化痰常選膽南星、僵蠶、全蝎、蜈蚣、防風、荊芥穗、葛根、白芷、天麻、白附子、白芥子、烏梢蛇等藥;活血通絡宜用當歸、川芎、丹參、地龍、丹皮、赤芍、桃仁、紅花、水蛭等藥;補虛益氣宜選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等。臨證時,可根據不同證型,有所側重,或以祛風化痰為主,兼以活血益氣;或以活血化瘀為主,兼以祛風化痰補虛;或以補虛扶正為主,兼以活血化痰祛風。又據病邪性質之不同,偏寒者予以散寒,偏熱者予以清熱,熱重者清熱解毒,肝郁者疏肝解郁。
針灸為主治療時,以經絡辨證為主結合病因辨證,局部取穴與循經遠取穴配合應用處方,注意不同時期應用不同的手法。面癱之證,前人多列入中風門下,因中風有中經絡與中臟腑之分,風中經絡則見口眼歪斜,風中臟腑則口眼歪斜多伴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癥。中經絡及中風后遺癥的口眼歪斜分為風邪外侵、肝風內動、肝氣郁結、氣血雙虧、風痰阻絡、氣虛血瘀等各型辨證。這是將面癱與中風混為一談辨治。現代中醫已明確將面癱與中風分開診斷,明確指出:本病屬于痿病類,以其病變重在陽明經;又遵/治痿獨取陽明/,處方選穴以陽明經為主穴。
小編常說,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建議您經常多看文章,多在康網的評論里發表一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