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怎樣預防?
面癱怎樣預防?
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該病起病急驟,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F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于腦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環不暢、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
面部神經麻痹發病后,往往口眼歪斜,偏向一側,即一邊面痙攣較甚,癥狀較重,對側面部卻較輕。治療重點應在癥狀重的一邊,針灸手法采用深刺、重捻。
取穴:合谷、太沖、頰車、地倉、迎香、風池、承漿、陽白、攢竹、印堂、四白。
其中合谷、太沖為循經遠取法,兩穴對頭面的疾患最為有效,《百癥賦》說得好:"太沖瀉唇歪以速愈。"
風池、翳風同屬少陽,有疏解風邪之效,并能祛風止痛;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印堂、迎香、承漿,均有疏經調氣的作用。
采用透穴法,還可以加強經氣的通調,如攢竹穿魚腰、地倉透頰車?!队颀埜琛氛f得清楚:"口眼歪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透頰車。"
視情況需要,有時選擇一些阿是穴配合治療療效更佳。對側面部的癥狀較輕,其處理方法是:選取幾個必要的對應穴位,進針較淺,并采用輕針輕捻。一般留針半小時為宜,拔出針后必須用艾條點燃溫灸,再進行局部按摩,使局部肌肉松弛,達到理順經絡的目的。每天針灸一次,10天為一療程。
一般來說,按上述步驟進行針灸處理,一個療程左右可逐步治愈。
患側眼瞼閉合不全,故平時外出或睡眠時應戴眼罩,睡前應涂紅霉素眼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結膜炎。
注意保暖預防面癱面癱的預防應注意身體的保暖,尤其是深秋和冬季的夜晚,避免受寒著涼,更應嚴防淋雨受潮,并注意勞逸結合;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加強營養,促進食欲,增強脾胃功能,以利生肌長肉,強壯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