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為什么會出現失穩?
腰椎為什么會出現失穩?
脊柱各節段間的穩定要素由以下4個方面構成:相鄰骨關節的完整,包括椎間盤和兩個椎弓的小關節;靜力性結構如關節囊、韌帶、筋膜等正常;動力性結構即肌肉功能良好;椎間盤的水壓狀態。腰椎失穩是指各腰段各節段間運動范圍異常或關節變位。常可導致腰背痛甚至腿痛,退變是腰椎失穩的主要病因。其病理變化主要為以下幾點:
椎間盤退變:椎間盤退變脫水,失去正常水壓的彈性,從而使脊柱屈伸、側屈及旋轉范圍增大。與之相關,則椎弓的小關節產生移位、半脫位、關節囊撕裂,關節滑膜產生炎癥,疼痛和因疼痛引起肌肉痙攣,脊柱正常功能活動喪失。如繼續退變,椎間纖維環松弛膨出或產生破裂;關節軟骨面退變,關節囊松弛,關節可脫位。如纖維環已退變失去彈性,則已產生的椎體及小關節移位再難恢復。
小關節原發損傷:關節面的退變失穩,關節囊的松弛,對椎間盤的運動失去導向和保護,從而加重椎間盤的勞損,再反過來影響小關節,使腰椎失穩。
椎間失穩使周圍韌帶處于超負荷狀態:特別在腰椎前屈過大時,會產生腰背部的酸痛或鈍痛;肌肉的保護性痙攣收縮,則使對疼痛的敏感度增加,并產生病理代謝產物,刺激神經末稍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