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肌無力如何診斷?
下面為您介紹重癥肌無力如何診斷?的文章:
重癥肌無力如何診斷?
重癥肌無力多起病隱匿,常以一組肌肉開始,逐步累及它組。以顱神經支配肌首先受累最常見,眼瞼下垂、復視等為首發癥狀者占90%以上,其次為延髓肌和肢帶肌。受累肌群的范圍和程度差異很大,但次眼肌受累最多,占90%以上,其次為延髓肌,然后頸肌、肩帶肌、上肢肌、軀干肌和下肢肌群的受累或全身肌肉同時受累。不同年齡的肌無力病者,臨床表現和病程各異。兒童肌無力,幾乎100%病例以眼肌受累為主,表現為眼瞼下垂、復視及眼球運動不能。病情時好時壞或左右交替。
成年人重癥肌無力80-90%的癥者以眼瞼下垂、復視等表現為首發癥狀,多數病人在首發癥狀出現后1-2年之內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頸肌和四肢肌肉。少數病者始終局限于眼肌受累。有些病者以延髓肌麻痹,進食嗆咳,構音不清或四肢無力為首發癥狀,并逐步累及眼肌、延髓肌、呼吸肌等而轉化為全身肌無力。一小部分病者始終局限于延髓肌或脊髓肌無力。按檢查時病者肌無力受累的范圍可分為眼肌型、延髓肌型、脊髓肌型和全身肌無力型。單純眼肌型僅表現眼瞼下垂,眼外肌運動麻痹,復視或眼球固定等癥;延髓肌型主要表現為構音難,進食嗆咳,多講話后聲音降低、咀嚼乏力,面部表情肌無力;脊髓肌型。較少見,僅表現為兩上肢或兩下肢無力;多數在四肢受累后逐發展為全身肌無力;全身肌無力型,多見于20-30歲起病的女性和40歲以后起病的男性,可急性起病,在數月內同時出現眼肌、面肌、延髓肌、頸肌及四肢肌肉無力,表現為周身酸懶、極易疲勞、進食、吞咽和翻身均有困難,也可由單純眼肌型、延髓肌型等逐步發展而成。
感謝您的閱讀,您可以將本文重癥肌無力如何診斷?分享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