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型血小板減少出血怎么治?
嚴重型血小板減少出血怎么治?
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點:對重度以上出血病兒,亦可靜脈點滴輸入大劑量精制丙種球蛋白(IgG),約0.4g/kgd,連用5天。約70%~80%的病人可提高血小板計數。但此種精制品費用昂貴,一時不易推廣。
免疫抑制劑:激素治療無效者尚可試用:①長春新堿每次1.5~2mg/m2(最大劑量2mg/次)靜脈注射每周一次;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鹽水250ml緩慢靜脈滴注,連用4~6周為1療程。用藥后血小板可見上升,但多數病人停藥后又下降,僅少數可長期緩解。因療效短暫,故較適用于手術前準備。②環磷酰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靜脈注射,每周1次。有效時多在2~6周,如8周無效可停藥。有效者可繼續用藥4~6周。③硫唑嘌呤1~3mg/kgd,一般一個月后方可顯效。這些免疫抑制劑可與皮質激素合用。
輸新鮮血或血小板:僅可作為嚴重出血時的緊急治療。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輸入的血可很快破壞,壽命短暫(幾分鐘至幾小時)。故輸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數。但有人認為輸入血小板后可迅速降低毛細血管脆性,而減輕出血傾向。
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認為激素的療效系由于:①降低毛細胞細血管通透性,減少出血傾向;②減低免疫反應,并可減少PAIgG的產生及抑制脾臟單核巨噬細胞對附有抗體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ITP患者早期應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現象可較快好轉。目前仍主張在發病1個月內(特別是2周內)病情為中度以上或發病時間雖長,但病情屬重度以上的病人應給予激素治療。用藥原則是早期、大量、短程。一般用強的松60mg/m2d(2mg/kgd)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嚴重,強的松可用至120mg/m2d口服或用氫化可的松400mg/m2d或氟美松10~15mg/m2d靜脈點滴,待出血好轉即改為強的松60mg/m2d。一般用藥3周左右,最長不超過4周,逐漸減量至停藥。
其它藥物:近年來國內外試用炔羥雄烯異惡唑(達那唑Danazol,DNZ),這一非男性化人工合成雄激素,治療頑固性慢性ITP患者,即刻效果尚好,維持效果時間較短,故對準備切脾手術而需血小板暫時上升者有一定價值。
脾切除療法:脾切除對慢性ITP的緩解率為70%~75%。但應嚴重掌握手術指征,盡可能推遲切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