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結核的病理
骨關節結核的病理
骨關節結核的組織病理分三期,即滲出期,增殖期和干酪樣變性期.滲出期中出現巨噬細胞.纖維蛋白滲出及多核細胞等三種組織反應;增殖期中出現上皮樣細胞和郎罕氏細胞,形成結核結節.結核肉芽組織增生引起骨小梁萎縮與破壞,最后可形成空洞.較少形成死骨,病灶較局限;干酪樣變性期中出現一致性無結構的壞死變化.病變發展迅速而急科.無真正的結核結節出現,骨小粱及肉芽組織發生壞死,可形成死骨,常向關節內潰破或穿破皮膚形成竇道.上述病理改變的局部可為纖維化.鈣化或骨化、靜止或形成膿腫.
結核菌主要侵犯滑膜或骨端,形成單純滑膜結核或單純骨結核,軟骨因缺乏血運.故單純軟骨結核極罕見;單純滑膜結核破壞關節軟骨及其下方的骨組織,或單純骨結核穿破關節軟骨進入關節累及滑膜.則變為全關節結核,若關節面僅小部分(約l/3)破壞.為早期全關節結核,此時病變如停止,尚能保存部分關節功能.若關節面大部分破壞,則為晚期全關節結核,此時病變即使停止,亦將喪失大部分關節功能,產生纖維性或骨性強直、畸形等。
單純滑膜結核可見滑膜充血、水腫,滲液增多,始為漿液性,以后漸混濁,有時可出現米粒體,晚期纖維組織增生變堅硬肥厚.可分為局限性和彌漫性兩類,前者極少見.結核菌可通過血運直接侵入關節腔而感染滑膜,病變較輕;亦可先侵入滑膜下組織,然后累及滑膜.病變較重.在全身大關節中膝關節滑膜最豐富,故其滑膜結核發病率高.約80%的膝關節結核起自滑膜.
單純骨結核根據部位分為松質骨結核、骨干結核和干骺端結核.松質骨結核可見于松質骨內,即中心型,可形成死骨,小者可吸收、纖維化或骨化而愈,或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可侵入髕上囊;見于松質骨邊緣者,即邊緣型,多不形成死骨,或較小且易吸收。更易侵入關節.骨干結核有大量層狀的骨膜新骨形成.千骺部結核具備上述兩者的特點,既使可有死骨形成,又有骨膜新骨形成.約20%的膝關節結核起自骨結核,常見于股骨下端骨骺或干骺部.
早期全關節結核僅小部分邊緣的軟骨和軟骨下骨質破壞;晚期全關節結核則大部分關節面破壞,半月板、十字韌帶亦受累.關節囊和側副韌帶松弛.由于胭繩肌與髂脛束的牽拉,脛骨可向后外側脫位.若脛骨結節或脛骨上端骺板前部破壞,可致膝反張.由于下肢長度的80%靠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骺板生長,所以兒童股、脛骨骺板破壞后,可引起生長障礙導致肢體短縮,少數患者則由于刺激骺板生長加速,而使患肢過長.膝關節因部位表淺,容易發生冷膿腫破潰繼發感染,竇道經久不愈.膝關節可逐漸形成纖維性或骨性強直.且常合并屈曲或內、外翻畸形,而以屈曲.外展、外旋伴脛骨半脫位或全脫位為多見.膝關節結核合并腹股溝或腘窩淋巴結結核者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