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學中的腰椎間盤突出
西醫學中的腰椎間盤突出
西醫學認為,發生腰休間盤突出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外因則有勞損,損傷,和受寒濕等。
腰椎間盤的生理退變:椎間盤退變是一種規律性變化,椎間盤的發育以20歲為高峰,20歲以后的椎間盤退變己開始,纖維環變性,增厚,彈性減小。30--40歲時椎間盤蛋白糖減少,髓核趨向膠原化,換去其彈力及膨脹性能。椎間盤退變性改變常以髓核的退行性改變進展為最快,軟骨板隨年齡增長也變薄和不完整,并產生軟骨囊樣變性及軟骨細胞壞死,纖維環的附著點松弛,加之腰椎間盤后外側較為薄弱,而縱貫椎骨內椎體后方的后縱韌帶到第一腰椎平面以下逐漸變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間的寬度只有原灰的一半,因而造成了自然結構方面的弱點。腰間盤沒有血循環、修復能力較弱;腰椎的人體負重、活動的樞紐,在受外力時,腰椎間盤自來自不同方位的應力,最易發生萎縮、彈性減弱等退行性病變。
外傷:外傷及積累勞損是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原因。腰椎呈生理前凸、椎間盤后薄前厚,人們在彎腰時,髓核向后方移動而產生反抗性彈力,其彈力的大小與負重壓力的大小成正比,如果負重壓力過大,纖維環的退變及本身己有缺陷,髓核就有可能沖破纖維環固定而脫出、突出或分離。脫出是指髓核仍被纖維環所包裹;突出是指髓核從纖椎環的后纖維爆出,處于后縱韌帶之下;分離是指髓核己突出于纖維環和后縱韌帶之外,髓核游離于椎管內。
積累勞損時,髓核長時期不能得到正常充盈,影響纖維環的營養供應,使纖維環損傷不易修復,久之使退變的椎間盤薄弱出現小裂隙。此種裂隙多出現在纖維環后部,可涉及纖維環的不同深度,,也可出現在軟骨板,變成髓核突出的通道。
受寒:不少腰椎間盤突出病人,并無外傷及勞損史,僅有受寒史,其原因可能是椎間盤有發育上的弱點,受寒后使用權腰背部的肌肉痙攣和小血營收縮,局部血液循環減少,進而影響椎間盤的營養。同時肌肉的緊張,痙攣,導致椎間盤的內壓增高,對己有病變的椎間盤更可造成進一步的損傷,使髓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