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過敏性哮喘的脫敏治療
支氣管哮喘是由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此種炎癥可引起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和(或)凌晨發生。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億哮喘患者,我國約有1千萬以上哮喘患者。哮喘在我國的患病率約為1%,兒童可達3%,而且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已成為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慢性疾病。 過敏性哮喘為常見的哮喘,常與接觸過敏原有關。過敏性哮喘的治療原則主要是避免接觸過敏原、進行藥物控制和免疫脫敏治療即特異性免疫治療(SIT)。隨著對過敏性疾病的深入研究,醫務人員發現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脫敏治療能改善患者的脫敏體質,是唯一針對過敏性哮喘病因進行治療的手段。脫敏療法因此越來越受到醫生和患者的青睞。 所謂脫敏治療是指給過敏性疾病患者以遞增劑量的變應原提取物,以改善變應原引起的相應癥狀。脫敏治療是對因治療,治療時間較長,一般推薦為3年。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脫敏治療3年后,一般都能緩解或完全去除過敏性癥狀。對輕中度的過敏性哮喘患者,能顯著減少哮喘發作次數及嚴重程度,部分患者癥狀可完全消失。世界衛生組織在其關于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文件中明確指出,"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根本性治療方法"。脫敏治療一定要在疾病的穩定期進行,而且肺功能要達到正常預計值的70%以上。為避免全身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在專職培訓的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現場具備復蘇及搶救設施;注射后至少觀察半小時,必要時可延長;患者如果出現胸悶、頭暈、心悸、呼吸困難等不適,要立即報告醫護人員,以便及時處理。 常用的脫敏治療方法有皮下注射脫敏治療和舌下含服脫敏治療。皮下注射脫敏治療為傳統的脫敏治療方法。舌下含服脫敏治療是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新療法,是在一段時間內,給病人服用特異性的脫敏藥物,藥物劑量從低開始,隨著療程劑量逐漸增加,在2-5周內達到預定的飽和劑量并維持一段時間,以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對該特定致敏原的耐受性,使患者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再接觸到該致敏原,也不再產生哮喘癥狀。與皮下注射脫敏治療比較,舌下含服脫敏治療具有用藥方便、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給藥方式溫和、無須打針,更適于進行長期脫敏治療的患者,尤其適合兒童患者;療效與皮下注射脫敏治療相當;安全性更高,使用至今未發生過敏性休克。病人經1到3年的舌下脫敏治療后,能明顯減輕哮喘患者的發作次數及嚴重程度,部分患者更能達到完全無癥狀的狀態。更為重要的是所有患者均可大大減低使用激素的次數和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