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中醫(yī)藥治療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的中醫(yī)藥治療 (1)濕熱塑盛:陣發(fā)性劇烈腹痛,大便暗紅或鮮紅色糊狀樣,味腥惡臭,伴嘔吐,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濕,解毒涼血。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金銀花12克、梔子,0克、木香10克、地榆12克、紫珠草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頭翁15克、赤芍10克。 (2)熱毒熾盛:腹痛劇烈,便血鮮紅,氣味腥臭,惡心嘔吐,口渴引飲,壯熱頭痛,煩躁甚則神昏、譫語、抽搐,舌質(zhì)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止痙。 方藥:犀牛角2克,赤芍1J克,生地黃30克,牡丹皮、黃芩、梔子、玄參、花蓉石、茜草根、地榆炭各10克。 中成藥:犀黃丸。 (3)氣陰兩傷,邪熱未凈:熱退神疲,間有低熱,氣短乏力,腹痛隱隱,大便溏軟,舌苔花剝少津,脈濡細。 治法:益氣生津,兼清余熱。 方藥:黨參10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5克、山藥10克、白扁豆10克、蓮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白芍IO克、炙甘草6克、石斛10克、天花粉10克、銀柴胡10克、連翹10克、馬齒莧12克、葛根lO克。 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