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論述心衰病因
了解時事,增廣見聞; 「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是本站小編經常提到的,下面小康是力薦的中醫論述心衰病因,請詳細了解.
中醫論述心衰病因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病理狀態。在中醫學雖無此病名,但據其癥狀,當分屬心悸、喘證、怔忡、水腫、痰飲等范疇。《索問·逆調論》云: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諸有水病者,不得臥,夫心屬火,水在心以不得臥而煩躁也。水在心,心下堅筑、短氣、是以身重少氣也。這些均論述與心衰臨床表現相似。《素問·水熱穴論》云:水病下為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金匱要略》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與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治之。《醫宗必讀》:……少陰病厥逆,心下悸,四道散加桂。飲水多悸,雖有他邪,亦先治水,茯苓甘草湯。 心力衰竭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腎三臟。其根本在于本虛,而外邪侵襲、內傷情志、飲食勞倦均可為誘發因素。病理變化為心氣虧虛、瘀血內阻、水液蓄留等導致本虛(心血氣虛)、標實(血瘀水腫)之病變。患者初期多以水腫為主,后期則心悸、喘息、水腫并見,為診斷心力衰竭的主要三大癥狀。
本站經常提到,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您閱讀得越多,認識自己和世界就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