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的形成原因
膽囊息肉的形成原因 膽囊息肉可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從發病機理上經多年來詳細深入的研究,并結合現代生物分子學理論,從近千例的患者體液分析觀察及B超引導下,經觀察發現K-RAS基因,終于總結出各種類型息肉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正常人體膽細胞內也存在一種K-RAS和一種(G-RAS)抑息基因,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基因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狀態,而在大量低下。 這種致息與抑息的活性處于不平衡狀態,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機體的淋巴C、單核吞噬C等免疫細胞對致息基因的監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膽囊炎及膽固醇代謝異常的誘因條件下,改變膽囊內環境穩定(K-RAS)致息基因活性進一步增強與膽囊壁細胞中某些基因片斷后結合,形成基因突變,使膽囊壁細胞發生一種異常增生現象,并向膽囊腔內生長突出贅生物,稱之膽囊息肉共形成過程。根據膽囊息肉病理特征,將息肉分成五種類型,膽固醇性占50%,膽囊炎性占20%,腺瘤性占10%,腺肌瘤性占8%,混合性息肉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