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飲食的選擇與肝病保健密切相關
每種食物都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人體必須不斷地從外界吸收養料以維持生命,滋養身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力所需。每種食物的營養價值是以食物中各種營養素含量的多少及其被機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的高低等相對指標來衡量的。食物富含某一種或幾種營養素,且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和利用者,就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每人每日為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和勞動能力,所需各種營養素的量,受年齡、性別、疾病和健康狀況、懷孕、哺乳、勞動強度、工作等因互的影響而有所不同。
肝病患者如長期選擇食用的食物單調或處理不當,或因偏食、挑食、忌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而使某些營養素的攝入不足,機體患肝病未經積極治療以致食欲不振,過多選吃滋補藥品或亂用藥物而引起食物和消化吸收及利用不良等,都可引起營養缺乏病。如缺乏蛋白質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可加重肝病病情;蛋白質供給不足或吸收不良,可使肝細胞修復緩慢,容易導致肝硬變、腹水癥;患肝病又缺乏維生素D和鈣、磷的幼嬰,可兼患佝僂病或骨骼畸形,老年人則引起骨質疏松,好發病理性骨折等。反之,肝病患者如果過量進食,攝入量超過身體需要量太多,在引起肥胖癥的同時會發生脂肪肝,還可能增添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給肝病的康復帶來不良影響。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針對肝炎病人的病情,制定色、香、味俱佳的飲食,對于增加病人的食欲,改善病情,都有裨益。例如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有惡心或嘔吐癥狀時,便不能僅僅從營養的角度強調病人多吃,實際上也吃不下去,即使吃下去了也會導致病人腸胃負擔加重,進而影響肝臟的恢復。此時應調配一些清淡可口的食物如白糖綠豆粥,能解毒降酶;蓮子、欠實、糯米加適量冰糖燒湯熬粥,能健脾養胃;肉糜、熬粥,可增進食欲,補充適量蛋白;新鮮蔬菜和水果則可養陰通絡。凡此之類,總以病人食后舒適為度,不宜大魚大肉,膏梁厚味,加重腸胃及肝臟負擔。
在飲食調配方面,還應針對具體病情而定。如慢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則宜多食些含麩量高的雜糧,少吃糖米精面,還應少食或不食糖、蜂蜜、巧克力等。慢性肝炎或急性肝炎有出血傾向的,不宜多食辛辣煎炸之物;腹脹便溏的,則宜少食些生冷滑利之物及粗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韭菜、紅薯之類。即使食水果,也應有所選擇,如脾濕氣滯的,可選用橘、柑之類;胃腸有熱,大便干燥的,可選香蕉、鴨梨等;便溏不止的,可吃些煮蘋果(勿放糖)、蓮子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