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藥物治療
病毒性肝炎的藥物治療
病毒性肝炎病人長期濫用藥物可加重肝臟負擔,不利于恢復,應予注意。
中醫中藥:急性黃疸型肝炎多屬陽黃證,可分熱重、濕重、濕熱并重三型。熱重者可用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等加減;濕重者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濕熱并重者可用茵陳蒿湯與胃苓湯合方加減。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早期亦應清熱利濕。急性肝炎的單方、驗方、協定處方很多,可酌情選用。慢性肝炎也應做到辨證施治。
急性期惡心嘔吐明顯、進食過少時可靜注葡萄糖、維生素C等。各期活動性肝炎可常服維生素B族、維生素C、肝泰樂、肌苷等。體重增加、疑有肝臟脂肪變性可酌用去脂藥物。
慢性肝炎尚缺少特效治療,目前采用抗病毒和調整機體免疫藥物,可獲得一定效果。抗病毒藥有利巴韋林、阿糖腺苷、阿昔洛韋、干擾素、磷甲酸、右旋兒茶素等,以干擾素和阿糖腺苷應用較多。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有胸腺素(肽)、免疫核糖核酸、轉移因子、左旋咪唑、云芝多糖、香菇多糖等,但臨床療效尚不肯定。
對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有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經其它藥物治療無效時,可用免疫抑制劑,如地塞米松等。
在用藥期間,應防止副作用的發生,淤膽型肝炎亦可用以上激素類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