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哮喘的攻補兼施療法
下面為您介紹小兒哮喘的攻補兼施療法的文章:
小兒哮喘的攻補兼施療法
哮喘是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反復發作性呼吸困難伴喘鳴音為特征的常見病。支氣管呈慢性炎癥性、高反應狀態。可由各種不同因素引起發作。 既往認為嬰幼兒支氣管哮喘發病率較低,近年來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兒科患病率以1 ̄6歲較高,于學齡期后逐漸下降,初發年齡3歲以內者占84.8%。
攻補兼施療法的原理:
(1)攻邪不忘補虛
對于小兒哮喘治療的重點是著眼于肺脾腎三臟。臨證則分發作期和緩解期而分別施治。有急性發作期,痰氣相搏,阻塞氣道,肺失肅降而發為哮喘。/急則治其標/,此時治肺攻邪,實為當務之急。其中冷哮,治宜溫肺散寒,化痰平喘;熱哮則宣肺清熱,化痰降逆,此易為人所注意。然攻邪雖為主,卻非唯一治法,攻邪中輔以扶正,亦常為必不可少之法,此則易為人所忽視。蓋哮喘之發病雖因宿痰而起,溯本追源,痰實為津液所生,而津液生于水谷,賴脾氣敷布而上輸于肺,脾虛不運反積濕成痰,上貯于肺,此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主表衛外,肺為痰困則衛外不固,外邪乘虛而襲,此乃本病易為外邪感觸而起之根源。所以治療本病一方面宣肺化痰,降氣定喘;另一方面益氣健脾以絕生痰之源,扶元固本而令邪不可干。祛邪為主兼以扶正則外邪痰濁去而正自安;正氣復而外邪痰濁毋能再犯,如此則頑病亦可期而愈。若專于攻邪治標,則痰隨去而隨生,且濫施攻伐,正氣內餒,病雖愈亦易遇邪而時時觸發,故專于攻邪者往往難以奏效,其道理在于此。
(2)補虛不忘攻邪
對緩解期的治療,宗/緩則治其本/之意,當以扶正固本為主。可用金水六君煎(二陳湯加熟地、當歸)為基礎,從肺、脾、腎著眼加減化裁之。本方為張景岳所創,且稱之為/治虛痰之喘 /的/神劑/,其中二陳理脾,以歸、地理腎,此方既降痰祛實邪,又扶元固本,治脾腎虛之喘咳, 療效頗佳。偏于肺脾虛者可加參術之類;偏于腎虛者則加補骨脂、巴戟天、鹿茸之屬。同時本病以宿痰內伏病根,哮喘一時平息,而伏痰實未盡去,故在補虛的基礎上須繼續使用宣肺化痰之品,除二陳之外尚可配伍麻、桂之類,以求祛邪務盡,此補虛不忘攻邪之意,這對鞏固療效, 爭取痊愈有著重要意義。近代研究發現,哮喘病人緩解期雖無喘,但支氣管的有炎癥和痙攣,閉合氣量增大,故認為擴張支氣管藥物不宜中斷,以求徹底緩解,否定了過去認為哮喘緩解后生理功能即恢復的不恰當看法。
感謝您的閱讀,您可以將本文小兒哮喘的攻補兼施療法分享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