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性腦供血不足的病因與發病機理
一過性腦供血不足的病因與發病機理
一過性腦供血不足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征,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疾病是本病的主要因素。其發病機理目前有多種學說:
一、微血栓
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硬化狹窄處的附壁血栓,硬化斑塊及其中的血液分解物、血小板聚集物等游離后脫落形成的微小栓子,經血液循環阻塞腦部小動脈,而造成一過性神經功能缺失發作。當栓子碎裂并向遠端移動時,缺血癥狀消失。因腦動脈血流有一定的方向性,脫落的微栓子總是沿著一定方向進入同一動脈,故反復出現同一部位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二、腦血管痙攣
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和出現血流渦流。當渦流加速時,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痙攣而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旋渦減速時癥狀消失。但一些學者認為由于腦血管結構的特殊性,不易發生痙攣。不過多數學者認為血管痙攣無疑可以發生于頸內動脈與腦底動脈環,腦血管造影可見大動脈痙攣;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引起廣泛的和局灶性腦血管痙攣;腦部手術時對腦的大動脈進行操作時,可見動脈的管徑顯著變細。因此在持續的高血壓、局部損傷或微粒子的刺激下也可引起腦動脈痙攣,和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三、腦血流動力學改變
頸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閉塞或狹窄時,如突發一過性血壓過低和腦血流量減少可導致本病發生。血壓回升,癥狀消失。如心律不齊、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病變、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因心輸出量減少導致腦局部血流量的減少而發病。此外,體位性低血壓引發椎--基底動脈TIA者亦不少見,尤多見于老年人。
四、頸部動脈受壓
多見于椎-基底動脈系統。椎動脈因動脈硬化或先天性迂曲、過長而扭曲,或頸椎骨刺增生壓迫椎動脈,當頭頸過伸過仰或轉向一側時常可引起本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