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腦萎縮是怎樣引起的?
輕度腦萎縮是怎樣引起的?
腦萎縮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腦萎縮(包括大小腦及橄欖橋腦萎縮)指腦組織有器質性改變,導致腦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頭暈、健忘、記憶力減退、神情呆鈍、反應遲緩、行走不穩、手足震顫等;嚴重者癡呆、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癱瘓等癥狀。
輕度腦萎縮常見于發生老年癡呆。為什么會發生老年癡呆?這是因為腦組織的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使腦細胞體積縮小,腦細胞數量減少造成的,也就是說是腦萎縮惹的禍,在CT或核磁共振檢查時,可以看到腦回變窄,腦溝變深。
腦萎縮的病因相當復雜,現在還不完全清楚。但長期臨床研究發現,先天性遺傳因素、出生時缺氧窒息、腦血管畸形、長期思慮過度、腦部感染、腦出血、腦梗塞、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腦腫瘤、慢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化學藥品中毒、高度營養不良、長期飲水中鋁含量高,以及濫用鎮靜安眠藥、激素等都可能引起腦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