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預防腦癱的方法
出生后預防腦癱的方法
產后預防腦癱的重點是防止嬰兒的各種感染。嚴重感染引起或并發的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以及腦外傷、腦代謝紊亂性疾病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腦損害。
1.防止感染性疾病發生
新生兒脫離母體來到人間,器官內臟的發育均還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極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又由于皮膚嬌嫩,皮下血管豐富,血腦屏障的通透性高,皮膚、粘膜稍有破損,細菌、病毒就會進入血液循環生長繁殖,從而釀成敗血癥和病毒血癥,進而成為腦炎、腦膜炎,使腦受到損害,導致腦癱發生。為此,積極預防新生兒期的感染性疾病,對于降低腦癱的發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1)注意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
完整的皮膚和粘膜是人體阻止病菌入侵體內的第一道防線,一旦皮膚、粘膜破損,病菌就會乘機而入,使人致病。要經常給新生兒洗澡、揩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給新生兒穿的衣服要求柔軟、吸水性強;不要佩戴金屬物或在衣服上插縫針,以免損傷皮膚。當發現新生兒皮膚有破損、糜爛或化膿時,應當及時治療。
(2)保持新生兒臍部的干燥、清潔
新生兒的臍部是病菌進入體內的重要門戶,故應經常保持干燥、清潔,切不可小視。如發現臍部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臍周皮膚紅、腫,表明臍部已有了感染,應當積極治療。
2.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多在出生后3天開始出現,持續約7~10天完全消退(未成熟兒可延至2~3周才消退),黃疸不很深。黃疸出現過早、于出生后2天內即出現,并逐漸加深,持續時間又長,均可能為病理性黃疸,應及時治療。
3.注意觀察前囟
前囟是反映顱內病變的一面鏡子,需經常觀察。正常的前囟出生時約為2.5cm×2.5cm大小,微凹陷或呈平坦狀,有搏動,若前囟上抬、緊張,則見于發熱或顱內有病變。前囟約在1歲到1歲半時完全閉合,若閉合過早(3個月內閉合),則可能為大腦發育不良,過遲閉合,除見于佝僂病外,還是腦積水的一個重要表現。
4.實行母乳喂養
母乳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還含有許多免疫物質和抗感染因子,這是其它代乳品所不具備的。事實證明,用純母乳喂養4~6個月的孩子,其呼吸道感染、腹瀉、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發病率明顯比人工喂養兒少。
5.注意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
高熱驚厥好發于6個月齡到3周歲的嬰幼兒,多在高熱驟起的24小時內出現,患病率約為3~5%。當體溫降至39℃以下時,驚厥往往停止,神志轉清。驚厥持續時間短則數秒鐘,長的可達數分鐘乃至數十分鐘。一般認為高熱驚厥發作持續在30分鐘以上或復發6次以上的患兒,多數可出現癲癇和智力減退。高熱驚厥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幾占5歲以下兒童驚厥發生的一半,復發率約為35%。驚厥發作時,小兒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態,導致腦功能紊亂,因而對小兒的神經系統造成危害,特別是驚厥持續時間在半小時以上或反復發作者,腦細胞受損更嚴重。
為了減少因高熱驚厥所致的腦損害,對兒童(特別是嬰幼兒)進行高熱驚厥的預防性治療是完全必要的。對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當體溫上升到38.5℃時,就應開窗通風、松解衣服散熱,或口服家中備用的退熱藥。但是這種預防性治療只是對癥,不能使癲癇的發病率下降。近來有人提出口服安定以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方法是:當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因病體溫逐漸上升時,就給其口服安定糖漿或片劑,劑量為0.2~0.5mg/kg·次,若8小時后依然高熱不退,可給服第2次安定(劑量與第1次同),若高熱超過24小時,驚厥一般就不會發生,因而也不必投服安定。這一治療方法除能有效地控制驚厥發生外,而且還能減少高熱驚厥的復發率,從而使癲癇的發病得以減少??诜捕ǖ耐瑫r應用小劑量的退熱劑,退燒、止驚的效果更佳。對于高熱驚厥發作頻繁或持續時間較長的患兒,也有人提出服用2年以上的抗癲癇藥,以減少癲癇的發病。
通過閱讀出生后預防腦癱的方法,我們對出生,預防,腦癱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